“嚴控新增隱性債務”、“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2023年,從中央政治局會議,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再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系列政策信號密集釋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預算報告和計劃報告均又圍繞“進一步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作出了多項部署,“完善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健全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分類推進地方融資平臺轉型”…… 著力建設防范化解風險的長效機制。

 

【地方債務風險總體可控——這是基于大勢的客觀判斷】

 

3月7日,財政部發布2023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中關于地方政府債務,報告介紹,“總的看,一系列化解債務風險措施正在有序實施,積極效應逐漸釋放,隱性債務規模逐步下降,風險得到緩釋”。

 

 

報告表示,按照中央決策部署,財政部推動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出臺支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相關政策措施。壓實地方化債主體責任,堅持省負總責原則,督促省級政府加強風險分析研判,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通過安排財政收入、壓減支出、盤活存量資產資源等方式逐步化解風險。

 

3月11日,在全國人大會的第三場“部長通道”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表示,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我國銀行業保險業運行平穩,尤其主要金融機構經營穩健,我國金融安全基本盤非常穩固。

 

“雖然一些地方存在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但無論總體數量還是個體規模,在整個金融業中占比都很低,而且我們正在積極會同相關地方黨委政府精準施策,有力有序地推動風險化解。”李云澤說。

 

他表示,應對風險我們有充足的資源和條件。有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勢,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尤其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這是我們防范化解風險的最大底氣、最強支撐和最有力保障。

 

【35號文--地方政府債務化解新突破】

 

2023年7月份,中央和地方密集出“一攬子化債方案”,《關于金融支持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3〕35,以下簡稱 “35號文”)的發布,對于城投平臺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清晰的轉型發展之路,這對城投企業的融資行為進一步做了規范。同時,也對城投企業的產業轉型和化債新結構提出了考驗和市場。

 

【14號文--政府化債的持續加碼】

 

今年3月份,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統籌做好地方債務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的通知》(簡稱14號文),核心內容是35號文提出的12個重點省份之外的19個省份自主選報轄區內債務負擔重、化債難度高的地區,以地級市為主,獲批后參照12個重點省份的相關政策化債。這一下給了沒有被劃在化債支持范圍內的省份又吃了一個“舒心丸”,相當于35號文的“擴圍”。

 

在12個重點省份化債效果不錯的情況下,逐步向全國推廣化債模式,落實化債政策。

 

1.今明兩年到期的融資平臺債務,無法償還的,金融機構通過債務重組、債務置換等方式化解。---金融機構有任務。

 

2.支持債券本金借新還舊,加快審核。支持借新還舊延續債務,明確至少要在2025年以前不出現兌付風險。---12省份城投公司到期債務不用擔心暴雷了。

 

3.對確需重組的重點省份融資平臺貸款,優先由現債權人承接。在融資平臺提供抵押品或擔保等合理風險緩釋措施的情況下,可通過展期、合理降低利率等債務重組方式支持貸款本金接續。--- 對貸款銀行有要求。

 

4.對于2024年前到期的相關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明確銀行可維持五級分類正常,且不納入征信管理。對于已出問題的債務可自主核銷,相關情況不納入考核。---這是很重要的支持。

 

5.可在年度債券發行額度內“統借統還”,支持資質較好融資平臺承接弱資質融資平臺借新還舊債券發行額度。允許省級城投發債償還區縣級平臺的債券。

 

6.對窮盡手段仍無法償付的非標債務,重點省份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后,可提出需要支持的債項名單,通過組織發放銀團貸款等方式置換今明兩年到期的非標債務。重慶已有相關案例。

 

7.央行通過設立流動性工具(SPV)來支持城投平臺償付標債,同時省級政府要提供抵押物。

 

8.央行設立“緊急貸款”,對地方政府暫難償還的債務(含公開債券及非標貸款)進行“緊急性”的流動性支持,但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兩年,僅可用于“緊急”事項。

 

如果說35號文等一攬子化債政策只管到2024-2025年,那么,14號文就在于地方政府化債和再發展的權衡。

 

【地方出路:股權再造——35號文管控下的國企平臺突圍之路】

 

政信智庫專家丁伯康及研究團隊在其《股權再造:“35號文”管控下的國企平臺公司突圍之路》一文中闡述了當前國企平臺公司在”35號文“的管控下,只可“借新還舊”,不可新增債權融資,通過股權再造方式開辟新的融資渠道,以實現企業股權融資突圍,解決融資來源,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文中指出從“融-投-管-退”全流程角度出發,股權融資是完成全流程的第一步,以產業為核心搭建股權再造整體結構,為企業指明發展方向,引導產業轉型才是全流程的核心和要實現的目標。

 

丁伯康研究團隊認為,國企平臺公司在推進股權再造實現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勇于“面向市場”,緊跟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導向,及時準確解讀股權融資政策制度和規則要求,尋求外部智力支持,增強核心競爭力,吸引外部資本加入,構建市場化合作圈。同時,要“背靠市長”,積極向上爭取政府資源、資本支持,這并不代表給政府增添負擔,更不能脫離政府,企業處于產業轉型關鍵過渡期,是需要政府部門給予政策和資源上的支持,以幫助企業盡快實現自我造血功能,脫離依賴政府資源吃老本的局面。

 

從財政部的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的講話、35號文和14號文的政策精神我們可以看出,中央不僅對于地方債務風險控制已有成果,底線守得住,同時,后續又有長短期結合的“硬核”化債方案;更重要的是,對于未來城投平臺的轉型有了明確的方向,即平臺以股權再造向實業化、產業化轉型,打造核心競爭力。這是趨勢,更是當前國家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背景下的必然選擇。化解融資平臺的債務風險是給實業化成功轉型爭取時間,保駕護航。

 

同時,也必須看到,地方債務化解是一項長期工程,未來還需要長期的一攬子方案來逐步化解債務風險。債務問題本身也不只是還債的問題,還有發展的問題。政信行業的新質發展的核心和要實現的目標是引導產業轉型。

 

政信金融的發展也將從傳統的單一債權資產經營模式逐步過渡到股債結合的階段。企業可以利用資本市場成熟的運作方案比如定向增發、資產重組、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和和參與社會化特許項目獲得股權或項目收益權的定投,以債權轉股權的方式與上市公司合作,實現投資者收益的最大化。

 

作為一家綜合性政信金融服務平臺,政信投資集團認為政府債務化解一方面具有長期性;另一方面在當前市場利率大幅走低的趨勢下,投資政信仍然跑贏市場大類資產的平均收益水平。我們從近期各地發行的地方債產品被幾十倍認購可見其未來市場的空間足夠大。所以,堅守政信陣地,才能看到云開霧散。

 

政信投資集團緊密貼合政策脈搏,集中力量投身于社會化盈利項目的深耕細作,緊跟國有企業轉型的步伐,提供優質的股權服務。我們深知時間的力量,因此,以時間換取空間,將債權轉化為上市公司股權,為地方債務的化解貢獻智慧和力量。